《投资最重要的事》是一本股神巴菲特读了两遍的书,我也读了两遍,两遍之间相隔大约半年的时间,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第一遍严格说起来比较像是很表层的整本看过一遍,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体悟不深;第二遍我采用了不一样的方式来读,要求自己每一章都要提炼出自己认为的重点,虽然重点提取的方式很主观,但比起第一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篇文章是我阅读第二遍後所写下的。
本文章节一览1投资最重要的事2第 1 章 : 学习第二层思考3第 2 章 : 了解效率市场与局限4第 3 章 : 精确估计实质价值5第 4 章 : 找出价格与价值的关系6第 5 章 : 理解风险7第 6 章 : 确认风险8第 7 章 : 控制风险9第 8 章 : 注意景气循环10第 9 章 : 意识到钟摆效应11第 10 章 : 对抗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12第 11 章 : 反向投资13第 12 章 : 找出便宜标的14第 13 章 : 耐心等待时机15第 14 章 : 认清预测的局限16第 15 章 : 察觉所在的景气位置17第 16 章 : 认识运气扮演的角色18第 17 章 : 采取防御型投资策略19第 18 章 : 避开投资陷阱20第 19 章 : 增加价值21第 20 章 : 合理预期22第 21 章 : 把所有重要的事做好
投资最重要的事
整本书一共有 21 章,前面 20 章每个章节都是一个投资法则与观念,最後的第 21 章则是列出了霍华.马克斯认为投资重要的 28 个要点,概念与前面 20 章的法则相呼应。
整本书偏向於心理面概念的说明,缺乏了实际对於投资标的的价值估算方法这种比较硬的知识教学,因此对於没有财经背景的人也相当适合阅读,不过在实际执行这些法则与观念的时候还是需要了解更多的硬知识,才能对投资标的的价值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
整本书有许多霍华.马克斯的观念也会重复的一再被提到,包含以下几点:
- 优秀的投资人善於反向思考、逆向投资,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於投资标的的价值有准确的洞察。
- 比起进攻型投资,霍华.马克斯更偏好防御型投资,这种投资风格能够在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比起一般人避免更多的亏损可能性,更能够在逆境中存活。
- 比起投资标的本身品质的好坏,霍华.马克斯更在意投资标的的价格,只要买的价格够低,就是一个好的投资,当然这个价格够低的基本标准是指低於价值本身。
- 所有的投资环境都是由人造成的,所以整个市场是没有规则可循的,因为随时都在变化,但霍华.马克斯非常坚信市场变化有周期性,虽然无法判断周期何时会反转、原因为何、变化幅度有多大,但可以从周围的环境去推理目前所处的相对位置。
第 1 章 : 学习第二层思考
优秀的投资人要能够做到「预判的预判」!
如果只想要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那只做跟一般人一样的决策就行了;如果想要获得胜过一般人的报酬,你的预期与行为也要能够与一般人不同,这需要高於第一层一般思考的第二层复杂思考。
但与众不同的决策会导致两种结果,高於平均的表现或是低於平均的表现,结果取决於思考是不是基於正确的判断。
第 2 章 : 了解效率市场与局限
在效率市场的假说下,所有资产的价格都已经反应了风险与报酬,但现实情况是市场上处处存在着无效率,有没有效率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状况,有些市场较有效率反之有些市场则否。
无效率是卓越投资的必要条件,无效率的表徵是市场价格高於或低於实际价值,第二层思考依赖的是无效率,它提供了拥有「资讯取得优势」及「分析优势」的人机会。
第 3 章 : 精确估计实质价值
低买高卖是千古不变的投资法则。
买进的时侯处於低档、卖出的时候处於高档,低档有两种情况 :
- 当下实际价值被低估
- 未来有极大的成长潜能
高档也有两种情况 :
- 当下实际价值被高估
- 未来无法继续保持一样的成长
对某些事情看法正确,也不表示可以马上印证,因为短期的市场共识有可能是错的,而市场共识会决定市场的价格波动。如果对估价有正确的看法,但没有抱牢标的,是没有用的;如果对估价的看法是错误的,但还用力抱牢,那情况会更糟。
第 4 章 : 找出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成功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买到好东西,而是因为东西买得好,买得好的意思通常是指用低於价值的价格买进标的。
价格除了受基本面影响,技术面和心理面也是影响价格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技术面指的是市场变化影响的强制供需,譬如融资断头。心理面就像人气投票,人气越高的资产越容易被追捧。
资产价格最终会朝价值接近,只是其中需要验证的时间长短没有人知道。
第 5 章 : 理解风险
投资只有一件事,就是应对未来,因为风险只存在於未来。
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可能性很多,但最终结果只会有一个。某件事情最後发生了,并不代表它一定会发生;某件事情最後没发生,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发生。
风险除了意味结果不确定性之外,也代表当不利情况发生时产生亏损的可能性,风险的概念是很主观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是风险,而报酬之所以会产生就是为了补偿承担的风险。
第 6 章 : 确认风险
风险不能消除,只能转移和分散。
市场的风险程度是由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所创造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於太高的价格,太高的价格常常来自过度乐观,怀疑与趋避风险不足,投资人增加的信心会创造更多应该担忧的风险;反之投资者高涨的恐惧心理,过度怀疑与趋避风险,除了减少风险同时也会增加风险溢酬。
第 7 章 : 控制风险
杰出的投资人就是为了获利而聪明承担风险的人,他们与一般人承受一样的风险但得到更多报酬,或是与一般人得到一样的报酬但是承受更少风险。
控制风险在市场变现好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奖励的,举例就像一栋避震好的房子和避震差的房子,在没有地震的时候两栋房子都提供了一样的价值,但发生地震时避震好的房子能够保护住在里面的人,而避震差的房子最糟的状况可能会是屋毁人亡。
控制风险和规避风险有很重要的区别,控制风险是降低亏损发生时受到的损失,规避风险则是把风险和报酬一起都规避掉了。
第 8 章 : 注意景气循环
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历史在某些部分总是惊人的相似,以下两个法则可以做为判断的参考:
法则1: 多数事物都有周期。
法则2: 当多数人忘记法则一时,很有可能就是产生获利或亏损的时间点。
事物的本质就是有盛有衰、有涨有跌、有起有落,很少有事情可以永远朝单一方向直线发展,尤其是在有人类这种有情绪、反覆无常的个体参与时,忽略周期这项法则来推断趋势是非常危险的事。
第 9 章 : 意识到钟摆效应
钟摆效应是投资界最可靠的特徵之一,钟摆会在两个高点之间来回摆荡,在轻信与多疑、贪婪与恐惧、乐观与悲观之间,没有人知道钟摆摆动的幅度以及反转的时间点和原因,唯一确定的是钟摆不会永远朝同个方向前进,就像市场不会永远都是多头或是空头。
第 10 章 : 对抗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导致错误决策的七种心态:
- 贪婪: 由过度的渴望赚钱所演变。
- 恐惧: 由过度的忧虑亏损所演变。
- 质疑抛诸脑後: 相这这次会不一样。
- 从众的倾向: 无法与市场共识做出不同的决策。
- 嫉妒: 无法忍受被比较,例如别人赚的比自己多。
- 自负: 为了短期的光鲜表现放弃长期遵守的纪律。
- 投降心态: 放弃自己的决策并且加入市场共识。
任何人要能够对抗以上的情绪都是极度困难的,除非对於实质的价值有着强烈的觉察,以及对市场周期和人性有强大的洞察力。
第 11 章 : 反向投资
延续第 9 章的钟摆效应和市场周期的概念,因为价格是由群众或大多数人的行为所决定的,当市场由买家主导的时候就是多头市场,当市场由卖家主导的时候就是空头市场。
投资最终成功的关键是做出与市场共识相反的事,就像巴菲特说过的:「别人恐惧,我贪婪」,虽然道理很简单但要执行却很难。其中有两个要素必须被满足:
- 看见其他人没有看见的先机,而且尚未反映在价值上
- 这个先机後来要被证明是对的
延伸思考: 有没有做过甚麽投资决定,事後回顾是一个成功的反向投资,当时是甚麽原因让你做了这个反向的决定?
第 12 章 : 找出便宜标的
泡沫的产生过程:通常是从一个客观有吸引力的资产开始,随着大家越来越认同这个看法就会买进,越多人买进会导致价格开始上涨,看到上涨的价格会被解读为是值得投资的信号,於是买的人越多上涨的价格就越高,当价格大於实际价值时泡沫会开始产生,这时候深谋远虑或是早期投资者会开始卖出或放空。便宜标的的形成过程与上述的流程正好相反。
找到便宜标的的门路就是往那些不受欢迎的标的去寻找。资产的品质高低不能做为是否买进标的的判断标准,买甚麽并不重要,付多少钱买才是重点。
延伸思考: 回顾自己的投资习惯,你倾向买品质好的标的,还是觉得便宜的标的,哪一个要素是你比较在乎的?
第 13 章 : 耐心等待时机
等待投资机会到来,而不是在投资机会後面追赶。
霍华.马克斯在橡树资本的一句名言:「我们不寻找投资标的,而是投资标的找上我们」。
成功的投资要件是先确认市场条件,根据此条件来决定应该采取的行动,人无法靠一己之力来改变市场环境,也无法用固定的招式来对付多变的市场环境,
别在低报酬环境下想着要赚取高报酬,买进那些被迫卖出的资产可以获得最高的报酬,在危机时刻的关键有 2 点:
- 远离被迫卖出的力量
- 处於买家的位置
延伸思考: 很多 NFT 的行情都走得很短线,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当你手上的项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跌时你会采取甚麽行动?
第 14 章 : 认清预测的局限
人们多半都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来推估未来可能的情况,偶尔预测正确一次没有甚麽了不起,有些人的倾向就是看好或看坏市场,就跟掷硬币每次都押单一面的结果一样,迟早会有一次被准确预测到结果,但没有人能够长期准确的预测每次的结果。
虽然很多时候未来都会重演过去的结果,唯有透过专注在小范围的知识圈上,才有可能在知识的优势上取得比一般人更好的先机。
如果你不知道未来发生甚麽事,却以知道未来的方式采取行动,就是有勇无谋的行为。承认能知道的事情有限,而且在这个限制下行动,才能带来最大的优势。
第 15 章 : 察觉所在的景气位置
周期必然存在,透过别人在周期中所犯的错误来取得获利的机会,不过时机转折与变化幅度很少有人比市场共识知道的更多,虽然无法知道时机转折与变化幅度,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自己处於周期的哪个相对位置,透过了解周遭的环境来推里现在市场的热度。
太多金钱在追逐太少的交易就是市场过热的特徵,透过判断环境来决定自己在市场上使用的策略,在热度持续增加的时候退场,在恐慌持续扩大的时候进场,能这样做的人正是所谓的反向投资人。
第 16 章 : 认识运气扮演的角色
投资界并不是一个有规则、有逻辑可以预测未来的地方,很多时候投资的结果是受到了运气的左右,成功的投资也许只是因位处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
在市场的任何时间点,获利最多的交易者,常是最能适应最新周期的人。
很多时候事情顺利时,运气会让人看起来就像是有技巧,巧合看起来像是有因果关系,因为一个错误的理由而碰巧做出正确的决定,决定是否正确无法承结果来判断,但一般人往往都是这样衡量。
所有决策都是在结果发生前所做出的,要在事情顺利时区分出是幸运还是有实力相当不容易。一次随机的成功就有可能建立起声誉,但却很少能够再次成功。
第 17 章 : 采取防御型投资策略
进攻策略指的是在追求高於平均获利时积极拉高风险,集中投资与使用杠杆是进攻型投资的两个方式,积极战术会使得潜在的高点更高、低点更低。
防御策略指的是透过避免亏损的情况来维持稳健报酬,防御型投资有 2 个主要要素:
- 排除投资组合中表现不好的投资标的,
- 避开市场空头的时候,分散资产、限制承担的总风险以及注重安全性。
确保在逆境中存活的能力,以及在多头行情时让报酬最大化是相互矛盾的作法,所以投资人必须从中选择一种。
取得获利通常需要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正确判断,而要让亏损减到最小,只要确定实质价值存在、群众预期合哩,而且价格够低就行,避免亏损是更稳定的方法。
第 18 章 : 避开投资陷阱
错误分成分析面与心理面 2 种:
- 分析面/理性面的错误: 包括拥有的资讯太少或不正确、应用错误的分析流程、忽略应该执行的步骤等等。
- 心理面/感性面的错误: 包含第 10 章所提到的 7 种负面心态,还有一个重要的投资陷阱是没有认识到市场周期和狂热。
大部分的金融危机会发生,都是因为从没见过的事件与无法承受这些事件的杠杆结构风险碰撞在一起的结果。
某件事情不能可发生的假设,反倒很有潜力让事情发生,因为投资人相信事情不可能发生时,就会做出高风险的事情来改变环境。
心理面的力量如何让投资人受到伤害:
- 要求投资人屈服於这些力量
- 让投资人无意间参与已经因为其他人屈服於这些力量而扭曲的市场
- 当这些扭曲出现时,投资人无法善加利用
信贷危机学到的 11 次大教训:
- 资金太容易取得,导致资金流向错误的地方
- 当资金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就会发生不好的事
- 当资金供给过剩时,投资人要争取交易,就得接受低报酬和较小的错误边际
- 普遍忽视风险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 实质审查不足导致投资亏损
- 在这让人兴奋的时期,资金都流向新创投资,不过有很多都经不起考验
- 整个投资组合都有隐藏的断层线通过,看似不相关的资产,价格会因此产生连动
- 心理面与技术面因素会盖过基本面
- 市场改变,使得原来的获利模式无效
- 杠杆会放大结果,但是不会增加价值
- 矫枉过正
第 19 章 : 增加价值
投资组合的报酬为 Y,市场报酬为 X。
Y = α+βx
β 值: 衡量一个投资组合相对於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也可以做为是相对於市场报酬的资本组合报酬反应,若一个投资组合的 β 值大於一,则可以预期它会比参考的市场波动更大,反之则小。
α 值: 排除市场波动下,创造绩效的能力,也可以成为投资技巧。要判断投资技巧的好坏,无法只用一年的资料来判断,需要长期并且环境状况不符合投资者风格时的表现才能评判。只有考量风险调整後的报酬,才知知道哪个投资人拥有优异的洞察力。
有投资技巧的投资人的绩效表现在市场状况不同时会有不对称的表现,有技巧的进攻型投资人能够在上涨时赚得更多,但不会在下跌时不会向市场一样亏损得那麽多;有技巧的防御型投资人能够在上涨时获取合理的部分获利,但在下跌时不会亏损很多。
第 20 章 : 合理预期
对报酬的期待必须合理,否则可能会让你惹上麻烦,造成麻烦的原因通常是因为接受比预期还大的风险,在既定环境下追求较高的报酬通常都需要增加承担的风险,
所以关键问题会是你的报酬目标、能承受的风险以及需要的现金。在资本市场正常运作下,要求「高报酬」是不正常的,除非你拥有以下的条件:
- 在极度看空的环境中买进(希望之後会有看多的环境卖出)
- 拥有特殊的投资技巧
- 承受大量的风险
- 采取高杠杆操作
- 拥有很好的运气
正常情况下只要追求足够的报酬就好。
第 21 章 : 把所有重要的事做好
- 清楚了解想要买进标的的价值。
- 比别人更能洞察价值。
- 有纪律的坚持自己的看法。
- 用够低的价格买入。
- 投资的目标是买得好,而不是买好的。
- 用低於价值的价格买进是限制风险的关键要素。
- 价格短期会受心理和技术面影响,需要坚持对价值的看法。
- 市场有周期,泡沫和恐慌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 与群众做相同的事後患无穷,在极端情况应采取反向投资。
- 风险趋避是必须的,但也是造成泡沫和恐慌的原因。
- 永远不要低估心理面的影响力。
- 聪明人总是在一开始先做,最後做的都是傻子。
- 我们无法知道市场会怎麽变化,但是可以推理所处的相对位置。
- 采取反向投资不会每次都获利,极端价格不会天天有。
- 价格过低不等於即将上涨,在证明看法正确之前需要耐心和毅力长期持有。
- 必须拒绝承担更多的风险就是投资的成功方程式的说法。
- 了解相关性这个关键要素,分散投资不是单纯持有不同的标的,必须是投资组合能够可靠的在各种环境中做出不同的反应。
- 进攻型投资能在事情做对的时候有更好的报酬,但防御型投资则是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更稳健的持续获利。
- 风险控制是防御型投资的核心,防御型投资人强调的是「确保在逆境中生存」。
- 错误边际会让你保留实力,助你渡过低迷的市场。
- 市场多数时间是多头,采取防御型投资可能会减少获利,不过是在风险保护下取得。
- 投资人最好把时间花在「可知的」产业、企业和证券讯息,取得知识优势。
- 根据强烈坚持但不正确的预期来投资,就是造成重大潜在亏损的根源。
- 大部分成功的投资人在多数时间都是做「接近正确」的事,这已经比其他人做得都好。
- 能够意识到潜在危险,就是避开被骗的最好起点。
- 要有合理的预期,随时抱持着「好到不像是真的」怀疑。
- 要判断投资技巧的好坏,无法只用一年的资料来判断,需要长期并且环境状况不符合投资者风格时的表现才能评判。
- 只有拥有罕见洞察力的投资人才能定期预知主导未来事件的机率分布。
相关 读书心得